
实事办到贫困户的心坎上
2018-01-03 11:41:00 作者: 未知 来源:丹东农业信息网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晴
初冬的宽甸东部山村,冷意渐浓。今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7℃,最高气温也仅有6℃。尽管天气寒冷,但丝毫挡不住宽甸满族自治县永甸镇窑场村建档立卡贫困村民们的热情。中午12点刚过,他们就早早赶到村部开会,等着领取村集体绒山羊养殖项目的分红钱。
12点40分,2017年窑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工作会议在村部会议室如期召开。会议室里座无虚席,看得出大家对这次会议的重视和期盼。会上,村党支部书记张景野总结了近几年帮扶单位对窑场村的帮扶,向贫困村民们介绍了村里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说到要给每户贫困户发放500元入股分红时,在场的贫困村民脸上都流露出期待之情。
窑场村是传统的农业村,产业结构单一,一直以来,农民们的收入都很低。2015年年初,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6户,共计495人。当时,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是典型的“空白村”。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的贯彻实施,让这里的贫困状况开始发生改变……
几年前,我们驻村工作队对窑场村进行调查摸底后,很快与局领导达成帮扶想法,最后形成了帮助壮大村集体经济,采取贫困户入股分红的方式实现脱贫的工作思路。窑场村1—4组的村路原本是土路,村民出行非常困难,特别是汛期。交通不便导致村里品质上好的农副产品卖不上好价钱,贫困户们只能干着急,他们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修路是大伙儿一直盼望的大事。我们积极帮助协调修路项目立项,希望早一点儿方便村民出行。几经奔走协调,投资170万元的1—4组村路修建项目终于立项了。我还记得开工那天,闻讯赶来的村民们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有的村民还自愿给施工队打下手,清理垃圾、挑泥、抬砖。施工现场,搅拌水泥、焊接钢筋的声响不绝于耳,施工景象热火朝天。道路竣工那天,大人、孩子都出来了,走在新铺的水泥路上,高兴地说:“这回可好了,老人出行不会摔跤了,农产品可以用车拉到集市上卖了,收入肯定比以前多了。”
绒山羊养殖,是窑场村的传统项目。2016年4月,窑场村绒山羊养殖基地建成了。现在,绒山羊存栏数已从最初的102只发展到360只,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今年,驻村工作队又帮助协调投资50万元,建了一座200平方米的冷冻库;投资50万元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现在,绒山羊给贫困户带来效益,基地和项目的落成也让全村村民心里有了底,干劲儿也越来越足。今年,窑场村将如期摘掉“穷帽子”。
我时常想,自从我们驻村帮扶以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或许,每年都能为贫困村民办点实事,让他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主办单位:丹东市农村经济委员会 辽ICP备10006681号
承办单位:丹东市农业信息中心 丹东市农村经济委员会版权所有© 2011-2016
技术支持: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