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困户当上了养驴股东
2017-11-06 10:54:00 作者: 未知 来源:丹东农业信息网
保家村位于凤城市大堡蒙古族乡北部,距离乡镇中心24公里,是大堡惟一一个省定贫困村。过去,烟草和柞蚕是该村的传统农业产业,现如今,村里来了“新朋友”,保家村将肉驴养殖项目作为精准扶贫项目,这“会摇钱的”牲口给保家村脱贫出了不少力。
据了解,保家村全村共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185人,到10月末已全部脱贫,实现贫困村“摘帽”。
从2016年开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保家村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记者了解到,保家村6.5公里的台保线水泥路面硬化工程全线贯通。新建桥梁3处281延长米,完成河道治理近2公里,修建饮水井7眼;新建村级卫生所1处;完成道路绿化3公里;完成危房改造8户,新建房5户;共建立了3处文化广场,面积达2400平方米,现已全部投入使用; 31盏太阳能路灯已完工......
10月26日,记者来到保家村,从距离村口不远处的公路向下望,远远看见两栋“蓝色新房”,保家村党支部书记赵荣玉满脸笑意的告诉记者,这就是已建好的驴舍,共计880平方米,很快将有100头驴入住这里。
说起肉驴养殖,很多人可能陌生。肉驴目前市场上存栏量较少,阿胶等肉驴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加上养殖技术简单,较为适合保家村地区养殖。目前该村现试养的16头肉驴长势良好,市场前景可观。
“脱贫致富不能只看眼前,要为村民们选出一个有长远发展前景的产业。”赵荣玉坚持“扶贫项目要精,产业路子要准”的原则,多次走访农户,与镇“两委”班子座谈,并进行严密的可行性分析和效益预测,最终选择了肉驴养殖育肥项目。“这个项目一方面风险小,肉驴成活率高;另一方面市场前景广阔,不少下游企业对肉驴需求很大。”赵荣玉介绍说。
于是,赵荣玉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肉驴养殖基地。该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计划建设驴舍两栋,共计880平方米,可容纳200多头肉驴。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如果肉驴养殖进展顺利,明年将继续建设剩下的1320平方米木驴舍,争取将肉驴发展到500头,到时候就成为“辽东肉驴第一家”。
现如今,村里已经成立了肉驴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采用集中饲养的方式,后期运作成熟后将形成合作社加农户散养模式,年底分红,最终形成脱贫长效机制。清晰的发展思路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很快吸引了50余户村民入股。赵荣玉介绍说,肉驴的育肥周期一般为8至10个月,育肥完成后,每头肉驴的利润1500元左右,“养一头驴等于增加一亩地的收入。”
除此之外,保家村还致力于发展田园旅游项目。已建成的和泰家庭农场坐落于该村3组,现有林地300余亩,其中北冰红葡萄酒示范区100余亩,成为农场一特色,和泰农场将形成一个以酒文化为主题,采摘相结合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值得期待。
保家村离“贫困村”的头衔已经越来越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正走向富裕的新乡村。
主办单位:丹东市农村经济委员会 辽ICP备10006681号
承办单位:丹东市农业信息中心 丹东市农村经济委员会版权所有© 2011-2016
技术支持: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信息中心